章节介绍
穿越成大唐皇子李恪,身上流淌着最尊贵的血脉 父母双亲皆出自皇族帝裔,祖父是唐高祖李渊,外祖父是隋炀帝杨广,父亲是千古一帝唐太宗,母亲是隋朝长公主,身负两朝血脉,李恪凭什么认命? 他要做皇帝,开创辉煌的盛世 他要华夏子民,安居乐业,人人如龙 他要日月所照,江河所…
在线试读
第6章 竖子不足与谋御书房。
一位龙颜甚伟的中年男子目光犀利,光壁刺眼龙纹黄袍裹身,脚底穿着龙纹熊皮金靴,凤眼生威,剑眉入鬓,有睥睨天下之姿。
此人除了李世民,还能是谁?
坐在案牍前的李世民脸色阴沉,额头青筋暴跳。
摆在他面前的,是已经被打开过的秘奏。
奏折是皇子李恪递过来的。
作为皇子,有越过三省六部直接向皇帝递奏折的特权。
在奏折中看到李恪拒绝征粮,宁可抗旨也要保全齐州百姓,李世民虽然有些不满,但也欣赏儿子爱民如子。
大唐三百六十个州。
倒也不缺齐州这一个州的粮食,问题不大。
再加上今年是李恪第一年离京赴任,听说到了齐州之后因为水土不服导致身染重疾昏迷不醒,李世民当时担忧得夜不能寐,直到李恪突然好转才放下心来。
所以,作为父亲,李世民内心多少有点自责。
因此在奏折中看到李恪宁肯抗旨也不愿征粮,李世民压根没想着责罚这个儿子,朝廷大臣那边他自然会压下去。
直到,李世民在奏折中看到选妃的事情。
“这竖子,真是朕的好大儿!”
李世民满头黑线。
儿子为父亲选老婆?
这特么要是让魏征知道,老子不得被骂成荒淫无度的昏君,竟然好色到让儿子替父亲选妃?
你小子是嫌老子的黑料不够么?
史官这不得在史书上狠狠地记上一笔啊!
更无语的是,选妃的事情已经在齐州放出了消息,相信文武百官过不了多久就会知道,李世民想阻止也来不及了。
竖子!逆子!不肖子!
李世民内心破防了。
正在这时候,负责宫中宿卫的左金吾卫大将军尉迟敬德走了进来,躬身向李世民拱手请示道:
“陛下,房玄龄,长孙无忌在门外求见!”
“快让他们进来。”
听说是房玄龄、长孙无忌同时求见,李世民立即挥手道。
这两人分别担任尚书省左右仆射,一人之下万人之下,平时很少求见,这次突然同时求见,肯定有重要的事情。
很快,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神色恭敬地走了进来。
“臣参见陛下!”
“这里没有外人,就不必多礼了。”
李世民摆摆手阻止二人行礼,开门见山地问道:“两位爱卿此来何意?”
长孙无忌,房玄龄相视一眼,各自点了点头。
“陛下,蜀王李恪目无法纪,抗旨不遵,有违朝廷律法,臣与长孙大人念其皇子之身,不敢定夺,故请陛下明断。”
房玄龄毕恭毕敬地将奏折递到李世民面前。
长孙无忌补充道:“李恪还在齐州为陛下选妃,这有悖人伦,传出去难免有风言风语,损坏皇家颜面,请陛下明鉴!”
李世民接过房玄龄的奏折扫了一眼,里面的内容和李恪秘奏差不多,只不过言辞更激烈罢了。
什么“只有抗旨的齐州刺史,没有饿死百姓的齐州刺史”,“皇子李恪目中无人,呵斥臣子为何犬吠”,“以皇子的身份鄙夷臣子的地位,声称录军参事没资格指责皇子”。
两位宰相,同时向李世民告状。
房玄龄是为侄子鸣不平,哪有这样侮辱臣子的?
长孙无忌则是单纯想借机打压李恪,如果让李恪在齐州做出一番政绩的话,对太子的储君之位不就有威胁了吗?
作为李承乾的亲舅舅,长孙无忌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。
逆子啊逆子,朕都不敢在大臣面前这么嚣张,你怎么敢的?
拿着奏折,李世民看得心惊肉跳,这还是半年前离开京城时那个英明果断,恭良贤德的恪儿吗?
这简直是一个玩世不恭的混蛋啊!
李世民有点后悔把这个儿子早点放出京城了。
面对房玄龄、长孙无忌的施压。
李世民面色平静,拿起桌上的一份奏折淡淡地道:“朕这里也有一份秘奏,请两位爱卿过目。”
“恪儿抗旨不遵,是因为齐州去年大旱,百姓今年也缺粮,所以宁肯抗旨也不征粮,这份爱民如子之心,令朕钦佩。”
“至于选妃之事,咳,确实过于荒唐,不过也并非像尔等所想的那样,他是为了借机筹钱买粮,号召灾民到齐州修缮防洪堤,驿道、官邸、寺庙等工程,为灾民提供收入。”
“不得不说,这个以工代赈的方式,确实很独特!”
当着两位重臣的面,李世民毫不掩饰对李恪的赞赏。
朕的儿子自己可以骂,外人可不行!
房玄龄一脸凝重地接过奏折,认真地看了起来,眼睛一瞪!
以工代赈?
弘义的奏折里可没说这个啊?
对了,侄儿在齐州遭到排挤,有些事不知道也正常。
越往下看,房玄龄越是心惊。
然后,他把奏折转手给了旁边的长孙无忌。
长孙无忌接过奏折一看,惊讶地咦了一声。
朝廷赈灾,一般都是给灾民发放救助金和粮食,让灾民重建家园,并且再施行减税政策,以此恢复民生。
可李恪这个以工代赈的救助方式,更高明一等,把原本用来修缮国家工程的款项用来雇佣灾民。
这样灾民就有了收入,就能慢慢走出困难,朝廷也就不需要发放救助金了,只需贴补粮食,设施粥蓬就行。
这样就能省下一大笔开支,毕竟每个灾民的救助金按照三两白银的发放标准,也得要三十万,可不是一笔小数目。
不得不说,李恪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。
长孙无忌摇了摇头,说道:“陛下,臣还是认为不妥,儿子为父亲选妃,本来就于礼不合,何况蜀王殿下还是公开选妃,让一个青楼女子当评审之一,这不是贻笑大方吗?”
“天子的嫔妃,岂能让天下人评头论足?”
“而且,选妃不是生意,怎么能用这种方式聚资筹钱呢?”
“让蜀王为陛下选妃,无论是其身份、其方式、其目的,都不合规矩礼仪,请陛下三思!”
以工代赈的思路很高明。
但李恪筹钱的方式很儿戏。
长孙无忌抓着这个问题不放。
房玄龄则是劝谏道:“蜀王殿下抗旨虽然情有可原,但他对大臣如此侮辱,这不是一个皇子该有的品行,请陛下责罚。”
“至于齐州缺粮,朝廷可以对齐州少征一点粮食,不能不征,否则天下其余各州怎么看?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,陛下可不能让齐州开了这个先例啊!”
这两位,都是李世民的心腹大臣。
他们的话,李世民不得不认真考虑。
况且,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说得都有道理。
李世民皱了皱眉,沉吟道:“既然如此,齐州的粮食,按照朝廷标准的四成征收吧!”
“蜀王李恪抗旨不遵,办事不力,罚没俸禄三个月。”
“另外,擢升房弘义为齐州巡察使,负责征粮之事。”
偏袒归偏袒,但李恪对房弘义辱骂确实不对,再加上此人又是房玄龄的侄子,李世民多少也得做做样子。
巡察使虽然没有品级,但由天子亲自指派,相当于钦差大臣,代表着天子的颜面,一般各州各县都没有这个职位,只有在遇到特殊情况时,天子才会临时指派一名巡察使,代天子巡查地方。
李恪对征粮之事比较抵触,李世民只好让房弘义负责。
房玄龄闻言大喜,拱手行礼道:“陛下英明。”
李世民又看向长孙无忌,沉吟道:“儿子为父亲选妃,确实没有这样的道理。”
“但念在李恪是为了百姓,爱民之心可嘉,且选妃之事已经放出消息,这时候阻止已经无事于补。”
“吾儿李恪已到束发之年,当行婚嫁之事,既然他要选妃,就让他选吧,不过不是为了朕选妃,而是为了他自己选妃。”
“爱卿,朕这样处理,如何?”
长孙无忌一怔,念头在脑海中一闪而过,恐怕李恪也没想到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吧?
如果李恪的王妃是选秀女子,而不是朝中大臣的女儿,就更没有机会争夺皇位了。
长孙无忌拍手称快还来不及,怎么可能会反对?
“陛下英明!”
长孙无忌急忙躬身行礼道。
李世民脸色这才稍微缓和,笑了笑道:“朕这个儿子,终究是太年轻了点,做事情没头没脑,等年底召他回京述职,朕定要严加训斥一番。”
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相视一笑,点了点头表示深以为然。
……
齐州,刺史府。
“这一百名女子的身份、来历,可都调查仔细了?”
议事厅,李恪握着一份名单,向司户参军林远问道。
通过简单的筛选,李恪让各县官吏送上一份名单,再让负责管理户籍的林远又筛选一遍,只留一百个名额。
林远点头道:“殿下放心,这些女子的来历都很清白,臣已查证再三!”
“这就好,通知下去,明天举行选秀晋级赛,要入场观看的客人必须缴纳五百文的入场费。”
“啊,五百文入场费?”
林远目瞪口呆,这谁能看得起啊?
李崇真犹豫道:“殿下,恐怕没有人愿意付这个钱吧?”
“本王且问你们,凤仪阁最低的消费,是多少?”
程处立立即脱口而出:“回王爷,一楼最低消费一两白银,二楼最低消费三两白银。”
“这不就得了。”李恪呵呵笑道,“凤仪阁的消费那么高,不也有人去吗?本王只收五百文,算是便宜了。”
所有人一听,觉得好像有道理。
杜腾皱了皱眉,摇了摇头道:“殿下,五百文固然有人买单,但愿意拿这个钱的终究是少数人,这样我们也筹不到多少钱,能买多少粮食呢?”
大家一听,也反应过来了,对啊!
凤仪阁一天接客也不过两三百,每天进账也就一千两白银。
对于普通人家而言确实是天文数字。
可是对于急需用钱的刺史府而言,却是杯水车薪啊!
所以,杜腾建议道:“臣觉得不如薄利多销,把入场费降到十文钱,这样反而能筹到更多的钱。”
林远点了点头,“杜大人言之有理,臣附议。”
“不,就一两白银!”李恪摆了摆手,态度很坚定,“本王没打算在晋级赛赚多少钱,赚钱的都在后头。”
“不过,至于怎么赚钱,暂时保密。”
众人面面相觑,突然觉得有点不踏实。
总感觉李恪不靠谱。
刚开始都不赚钱,后面还怎么赚钱?
见自己的良策被否定,杜腾内心一叹,“竖子不足与谋啊!”
在场的人都轻轻摇了摇头,有些失望。